动态资讯
News Center高纯氨应用时会排出废气,若直接排出会污染环境并且有安全隐患。根据GB/T 14601—2009标准第四条第三项和第五条第九项的说明:在检测和使用氨的时候,必须实施废气处理手段,以此避免氨污染环境,同时保障操作安全。
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非常尖锐的气味,对眼睛和呼吸系统会产生严重的损害作用。当空气中的氨含量达到30 ppm以上时,人体就会感到不舒服,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氨气中,可能会引发肺部水肿,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实验室以及生产环境中,必须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同时工作人员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尾气处理通常采用酸吸收法,要把含氨的废气导入稀硫酸或者盐酸的液体里,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变成硫酸铵或者氯化铵,
2NH3+H2SO4→(NH4)2SO42NH3+H2SO4→(NH4)2SO4
这个办法成效显著、开销不大,吸收液能够循环使用。或者选用水来吸收,不过要注意氨气在水里溶解度很大,可能会造成逆向流动,因此必须安装单向阀或者液体捕捉装置。
另外,氨和空气在16%到25%的比例区间内能够构成易爆的混合物,碰到火源或者高温时存在引爆可能,干燥的氨和氧气混合时,其爆炸区间会变得更大,所以操作场合不能有火源,装置必须接地来防止静电。
标准明确指出,氨会对铜、锡、锌及其合金造成破坏,所以所有与氨接触的管道和设备都必须使用不锈钢(例如316L)或者镍基合金制造。同时,标准禁止使用含汞仪器,因为氨和汞会反应生成具有爆炸性的雷酸汞。
总而言之,氨的规范操作不仅要求遵循相关准则,更须构建完善的废气净化及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以此保障人员安全并满足环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