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News Center

氧气检测中的二氧化碳与总烃含量分析:基于气相色谱的技术路径

更新时间:2025-11-10点击次数:

在高纯氧气的应用中,二氧化碳(CO₂)和碳氢化合物(总烃,THC)虽含量极低,却可能对敏感工艺造成显著影响。

例如,在半导体制造中,CO₂可能参与表面反应,影响薄膜纯度;而烃类物质在富氧环境中存在燃烧或爆炸风险。

因此,GB/T 14599—2008 对这两项杂质设定了明确限值:超纯氧中 CO₂ 和 THC 均不得超过0.1×10⁻⁶(体积分数)。

标准第4.4条和第4.5条分别规定了CO₂与总烃的检测方法,均基于气相色谱技术,并引用 GB/T 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作为通用依据。

对于二氧化碳测定,标准推荐使用配备甲烷化转化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的气相色谱仪。由于FID对CO₂无响应,需先将CO₂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氢转化为甲烷,再由FID检测。

为消除大量氧气对色谱系统的干扰,仪器需配置切割流程,在CO₂出峰前将氧峰切出系统。色谱柱通常采用2米长的硅胶柱,标准气体浓度范围为1–5×10⁻⁶。

总烃测定则直接利用FID对所有含碳有机物的响应特性,结果以甲烷当量表示。该方法可有效反映氧气中各类烃类杂质的总量,适用于评估压缩机润滑油挥发、密封材料释放等潜在污染源。

采样过程中,必须使用金属连接管路,避免塑料或橡胶材料释放有机物;样品气需充分置换管路,确保代表性。两次重复测定的峰面积相对偏差应控制在5%以内。

通过建立规范的CO₂与THC检测程序,有助于识别生产或储运环节中的污染风险,为高纯氧气在高端领域的安全应用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