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News Center
更新时间:2025-11-17
点击次数: 氧含量是衡量氢气品质的一项双重关键指标,它既直接影响氢气的化学纯度,又关乎使用过程中的本质安全。
氢氧混合物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具有爆炸性,因此对氧含量的精确监控是安全生产的基石。
在众多分析方法中,国家标准GB/T 3634.2—2011和GB/T 16942—2009不约而同地将电化学法(依据GB/T 6285)指定为氧含量测定的仲裁方法,确立了其在氢气检测体系中的权威地位。
电化学法通常采用原电池型或极谱型微量氧传感器。
其工作机理是利用氧分子在传感器阴极上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所产生的电流强度与样品气中氧的分压(浓度)成正比。
这种方法因其响应迅速、操作便捷、成本适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现场的常规检测中。
然而,要使其胜任仲裁角色,就必须超越简单的“拿来即用”,严格遵循GB/T 6285标准中的各项细节规定。
标准对传感器的选择、校准周期、样品气的预处理(如除湿、过滤以保护传感器)、进样流量的精确控制以及环境温度的补偿算法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尤其是在分析高纯氢这类特殊基体时,必须验证传感器是否存在交叉敏感性,确保氢气本身或其他共存杂质不会对氧的测定产生干扰信号。
尽管像PDHID这样的高端色谱技术也能测定氧含量,但电化学法凭借其原理简单、专一性强、技术成熟且易于标准化等综合优势,被国家标准赋予了最终裁决权。
这意味着,当不同检测方法得出相互矛盾的结果时,必须以符合GB/T 6285规范的电化学法测定值为准。
对于超纯氢和电子一级氢中低于0.2 ppm的氧含量指标,选择经过认证的高精度电化学分析仪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是获取可信数据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