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News Center
更新时间:2025-11-17
点击次数: “七分采样,三分分析”,这句行话深刻揭示了样品代表性对于氢气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决定性作用。
氢气作为一种密度极小、极易扩散和渗透的气体,其样品极易受到容器、管路乃至环境空气的污染。
因此,遵循科学、规范的抽样与判定流程,是获得真实可靠检测数据的前提。国家标准GB/T 3634.2—2011为此提供了清晰、严谨的操作框架。
对于最常见的瓶装和集装格装产品,标准根据纯度等级制定了差异化的检验策略。
纯氢和高纯氢采用按批随机抽样的方式,一个操作班生产或一次充灌的产品构成一个批次,每批数量不应超过300瓶(或格)。
具体的抽样数量并非随意,而是依据批量大小通过查表确定,且高纯氢的抽样比例明显高于纯氢,体现了更高的质量管控要求。
判定规则也十分明确:若初次检验发现任一样品有任何一项指标不合格,则必须加倍抽样进行复验;
倘若复验结果依然存在不合格项,则整批产品将被拒收,不得流入市场。
而对于纯度要求最为极致的超纯氢,标准采取了近乎苛刻的“零缺陷”策略——必须进行逐瓶检验。
这意味着每一瓶超纯氢都是一个独立的质量单元,任何一瓶出现瑕疵,都将被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品。
同样,对于大宗运输的大容积无缝钢瓶(即氢罐车)装产品,标准也要求逐车检验,确保整车氢气的质量一致性。
针对连续生产的管道输送氢气,则实行动态监控模式,规定每4小时必须进行一次抽样检验,一旦某次检验不合格,该4小时内产出的所有产品均视为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工业用氢气标准GB/T 16942—2009的要求更为严格,无论何种包装形式,瓶装和集装格装产品一律要求逐一检验。
这种贯穿始终的高标准、严要求,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负责,也是供需双方在发生质量争议时最有力的法律和技术依据。
正确的抽样,是连接生产与应用、保障氢气品质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