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News Center

超纯氮中氩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解析

更新时间:2025-10-13点击次数:

在半导体、光纤制造及高端科研领域,超纯氮(N₂ ≥ 99.9999%)作为保护气或载气,对杂质控制极为严苛。其中,氩(Ar)虽为惰性气体,但因其与氮分子量接近、难以通过常规吸附或低温分离彻底去除,成为影响工艺稳定性的潜在干扰源。

国家标准 GB/T 8979—2008 首次在超纯氮技术要求中明确限定氩含量 ≤ 2 × 10⁻⁶(体积分数),并配套规定了专用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技术,推荐使用配备氦离子化检测器(HID)或放电离子化检测器(DID)的色谱仪,因其对惰性气体具有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可达 0.2 × 10⁻⁶)。色谱柱通常为长约3米的5Å或13X分子筛填充柱,可有效分离氮与氩。

关键操作在于“主峰切割”流程:当氩峰流出后,通过阀切换将大量氮主峰切出检测系统,避免其掩盖微量氩信号或造成基线漂移。

样品需经脱氧预处理,防止氧与检测器反应干扰氩的响应。标准样品以高纯氮为底气,配制含2–5 × 10⁻⁶ 氩的混合气用于校准。整个分析过程需在恒温、洁净环境中进行,确保痕量氩的准确捕获与定量。

该检测方法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超高纯气体杂质控制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微电子、量子计算等前沿产业提供了可靠的气体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