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News Center

氮气检测不合格?解读GB/T 23938—2021高纯二氧化碳检验规则与复检流程

更新时间:2025-10-17点击次数:

在高纯二氧化碳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一旦氮气检测结果超出标准限值,不仅意味着产品无法交付,还可能引发客户索赔或市场信誉受损。因此,深入理解 GB/T 23938—2021 第5章“检验规则”,是企业应对质量异常、规范复检流程的关键。

标准将产品按包装形式分为两类:瓶装/集装格装/集束瓶装 和 杜瓦罐/大容积气瓶/槽车装。对于前者,采用批次抽样检验;后者则要求逐瓶/逐车检验。这意味着槽车装产品若氮气超标,整车即判不合格,风险更高。

以瓶装产品为例,标准表2规定了详细的抽样数量。例如,一批次50瓶,需抽检9瓶;若其中1瓶氮气含量超过对应等级限值(如99.99%级产品N₂≥60 ppm),则判定该次检验不合格。

此时,企业不得直接报废整批产品,而应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即18瓶)复检。若复检仍有任一样品不合格,则整批判定为不合格。

这一“一次抽检+加倍复检”机制,既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也给予生产企业纠错机会。但值得注意的是,复检样品必须来自同一批次、同一生产班次,且采样、检测全过程需严格遵循标准第6章和第7章要求,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误判。

此外,标准强调“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即判不合格”。这意味着即使CO₂纯度、水分等其他项目合格,仅氮气一项超标,产品仍属不合格。因此,企业应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在纯化、充装、储存各环节控制氮气引入风险,

如:确保系统密封性、避免空气倒吸、定期检漏等。

对于高端客户(如半导体厂),往往要求提供每瓶产品的全分析报告。此时,企业更需强化出厂前自检能力,将氮气检测纳入常规质控项目,防患于未然。